没有“楼脆脆”的“杭州经验”
旧住宅改造,既是“面子”工程,也是“里子”工程——美化的是城市的“面子”,得实惠的是广大市民居住品质的“里子”。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日前启动“房屋安全GIS定位采集”工作,旨在进一步推进杭州市房屋排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房屋安全档案资料,为有效开展房屋安全监管提供基础数据。
此次采集在数据精确度上有了较大提升,每一个点位都需进行校正核查,对于存有误差的则通过网页端GIS系统,根据现场绘制的小区草图予以移点,确保采集数据精确。这正是“互联网+”在政府行政中的巧妙运用,不仅方便市民查询,对于政府部门更准确地把握全市房屋安全现状,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科学的决策也是意义非凡。
建立健全房屋安全档案的“杭州经验”让人眼睛一亮。而这样的“杭州经验”还有很多。没有“楼脆脆”的杭州,岂偶然哉!
同很多城市一样,杭州也存在着大量“老旧小区”,又因为“老旧”而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尤其突出。如何避免出现“楼塌塌”“楼脆脆”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近年来杭州没少下工夫。2013年,杭州启动“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3年间,杭州完成“三改”8287.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30万户。今年是杭州“三改一拆”行动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杭州再树目标:“三改”1200万平方米,其中旧住宅区改造400万平方米。
旧住宅改造,既是“面子”工程,也是“里子”工程——美化的是城市的“面子”,得实惠的是广大市民居住品质的“里子”。“面子”与“里子”相统一,也就容易获得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从而破除阻力、加快进度、早见成效。
目前杭州的老楼、危楼,80%以上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年久失修失养之外,还普遍存在产权多元化、群众认识不一、资金筹措难等等难题。这些老楼、危楼的业主有改造的需求与愿望,政府介入很好地解决了“统一认识”“资金筹措”两大难题。对于改造所需资金,杭州采取的是“有责追偿、业主主体、单位资助、政策支持”。在这里,政府很好地充当了“拿主意”的决策人、业主权益的代理人、各种相关主体的协调人。
“要想跑得快,还要车头带。”杭州“三改一拆”十分注重“干部带头,阳光操作”,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求以身作则带头签订改造协议;分片包干,干部挨家挨户耐心细致上门做深做透群众工作,最大程度争取群众拥护支持;信息透明,方案公开,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杭州在跟时间赛跑。去年年底,杭州发布《关于推进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三年时间,建立危房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房屋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并基本完成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
东方品质之城,必须向“危房”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