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媒体·报道】医生施妙手,建筑频回春

 媒体报道     广州胜特加固     237     2016-05-25

 医生施妙手,建筑频回春

——访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如军
吴如军: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广州市工商联常委,广州市白云区政协委员,广州市白云区首届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负责人,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到这个标题,也许你会发问:咦,还有给建筑物“看病”的企业?其实,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还真不少,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特”),就是其中一个。日前,胜特公司董事长吴如军,接受了本刊的独家专访。
一场春雨给了他创业的灵感

本刊记者
(以下简称“记”)
吴董好!您当初是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的呢?
我本来是学工民建专业的,在北京一个国营单位工作,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1994年初,我27岁就离开了国企,带着老婆南下广州寻找发展机会。广州的春天雨水多,有一天我打着伞外出,无意中发现一些建筑物出现了渗水、漏水的症状。当时我一下就灵机一动,哎,建筑补漏修缮应该会很有市场。从此,我就一门心思投入到了这个后来被称为“建筑医生”的行业中。
吴如军
(以下简称“吴”)

您当初面临的困难应该小不了?
你说对了。那个时候,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行业,可以借鉴的经验也少之又少。为了养家糊口,我白天带着自制的广告纸走街串巷找客户,晚上在家里做补漏加固的方案。周末经常跑去新华书店,寻找建筑物病害方面的资料,看到有用的东西快速地抄下来,回来再跟实践互相比照。就这样做了几年,有一点基础,后来就正式注册胜特。
(轻轻地一笑)

记:
当时的胜特只是现在的雏形吧?
胜特是1998年成立的,除了建筑补漏业务外,还增加了加固改造业务,实事求是地讲,从个人收入而言,当时的效益比打工好。由于知识的缺乏,还是存在技术难题,为了有更好的发展,我决定到北京攻读唐业清教授建筑病害治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因为他是中国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加固技术学科的带头人。胜特那时人手少,我就边读书边创业,经常在北京广州两个城市之间来回跑。苦了几年后,胜特也尝到了甜头,业务发展迅猛,办公场所从只有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到你现在看到的这栋六层高的办公大楼。

请您介绍一下胜特现在的情况。
胜特是一家集科研、设计、施工于一体,专门从事建筑物加固与改造、托换与纠倾、边坡加固处理等建筑病害治理工程的高新技术型企业。胜特具有特种专业工程(限结构补强、建筑纠偏和平移)专业承包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丙级资质。18年来,胜特始终发扬“优胜、特别、务实、开拓”的企业精神,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以技术为先导,相继独立完成了多项重大加固改造托换工程难题,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与满意度,树起了良好的公司品牌形象。

这个行业的前景如何?
建筑物像人一样,也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已步入了“中老年期”,难免会出现一些倾斜、破损的情况;许多城市由于建地下停车场和地铁,势必要从部分建筑物基础下面施工,造成桩地基要切断;有的建筑物因为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局部出现了质量问题等,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解决这些问题,最经济、最环保、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对建筑物采取改造、加固、托换、纠倾等“治疗”手段。我们这个行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算起来,该行业也就才兴起二十来年,确实称得上是新兴行业。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往往会有一个过程,不知您在创业的过程中有没有这种体会?
这种体会还是很深的。我们这个行业虽然跟建筑打交道,但对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可是,在许多人看来,建筑就是一个五大三粗的传统行业,技术创新无非是用一点新型材料。而建筑加固、改造、托换只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小分支,顶多是建筑包工头中的小包工头,产能、税收都无法与大土建工程相比,修修补补成不了什么气候。

这种观念会制约胜特的快速发展吧?
影响不小。一是不知道有这个行业,二是对这类技术半信半疑,很多人认为建筑加固改造不需要太多技术,低价中标等影响了行业发展,也影响胜特的前进步伐。

其实,这个行业应该是朝阳行业。
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最大限度地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今天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有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增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成建筑物400多亿平方米,过去每年以2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如今还在以每年5亿多平方米的速度增长。若是前二十年按平均每年新建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计算,就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可是,每年由于大量拆迁或拆除建筑物,使得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仅为25年—30年,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使用寿命。比如,英国132年,法国102年,美国74年。更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拆掉的上百亿元建筑材料,需要耗费1183万吨原煤,清除产生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这些数据实在令人揪心。

您觉得西方国家在对待建筑物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国外设计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跟我国大致相同,但非常重视建筑物的保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既有建筑,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优良传统。像欧洲人以老建筑为荣,通过合理加固、改造、修缮,使房屋经久耐用。

不断创新才能闯出品牌

给建筑“看病”不但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对技术创新也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吧?
胜特成立18年来,为推动我国建筑加固改造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为了促进行业发展,我一共参与了4本行业规范的起草,近十套行业丛书的编写,其中一本担任主编,两本担任副主编。此外,我还积极参与、组织了各种建筑行业协会的学术交流活动,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成果。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这个行业能做到规范发展,从而使加固改造过后的建筑获得新生,重新安全投入使用。

胜特这些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那些成果?
对科技创新,我们的做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到实践中检验,不断解决遇到的困难。胜特先后获得了1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区、市、省及国家部委的各类奖项,以及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这些奖项包括省詹天佑故乡杯奖1项,省科协科技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区科技进步奖1项等。另外,汇聚胜特6项科技创新的“加固改造、托换纠倾领域绿色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工程应用”项目,今年正在申报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奖。值得一提的是,胜特承接的不少项目,开创了全世界同行的先河,随着创新技术的投入应用,相关项目的成功施工,逐步确立了胜特在行业技术龙头的地位。

胜特在这么多年来的成功案例中,有哪些特别典型的?
胜特成立以来,一直把工程质量当做企业的生命来看,做过的项目中,合格率100%,优良率80%,安全生产合格率100%。我们圆满完成的特殊案例有很多,如5年前,我们承接了“成绵乐铁路隧道”工程,是成绵乐铁路工程的一个标段,它主要位于成都市区,紧挨着机场高速公路左侧,下面需要贯穿包括西环联络线铁路桥、三环路蓝天立交桥、三环路蓝天立交匝道桥、成雅高速公路立交桥等多座桥梁。这个工程不但技术难度高,工期也很紧。工程需托换10个桥墩,每个桥墩工期约60天,各个桥墩之间距离较远,施工缺乏连续性。加之这个工程距离公司总部远,运输设备、人员调动的成本很高,许多同行都不愿意干。但是,胜特秉承使命,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工程,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程,很难碰到,我们也想通过这个项目检验自己的实力。

胜特真是好样的,艺高人胆大呀。
其实,我们也不是一时冲动。胜特作为行业技术的先行者,相继承接过深圳地铁五号线穿越创业立交托换工程和深圳地铁穿越南城百货商厦托换工程,托换技术已趋于成熟。在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胜特成功穿越了1座铁路桥、2座公路桥、3座立交桥、4座人行天桥。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再次表明,胜特的加固托换技术确实是一流的。
说到胆大,我要说说全国首例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龙湾混凝土置换项目,该项目是2012年的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地下1层,地上22层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单层建筑面积877㎡,工程已完工封顶。经检测发现该建筑9层剪力墙、柱及10层梁板混凝土氯离子含量超标,氯离子超标,其耐久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氯离子会导致钢筋生锈、膨胀至钢筋、砼等受破坏。这种情况下任何加固方法都无法解决氯离子对钢筋的腐蚀作用。如果我们当时没接这个项目,业主只能选择拆至本层重建。
“混凝土置换”是混凝土氯离子超标问题加固改造中一种特殊的处理工艺。混凝土置换工程往往是局部的、单个构件的,是建筑物施工中某个构件缺陷的最好处理方式,优点是不需改变构件尺寸大小。我司采取了“拦腰截断”,在中间“开刀”对该建筑物进行整层“混凝土置换”。
该项目采用我司的创新技术来实施,据了解,说是世界首例都不为过。我司从刚开始一个工地只置换一个构件、几个构件到近2年整层置换的多个案例,且整层置换由上面只有几层荷载到现在的十几层荷载的规模转变。这全赖于我司不断的技术创新。十八年来,公司以科研推动施工技术进步,以施工技术实践转换科技成果,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城市停车不再难

※前往意大利实地考察四季快安智能停车场项目

胜特下一步会不会拓展新的业务?
正在筹划之中,准备在缓解城市停车难方面搞些创新。

这可是一件实事,胜特打算怎么做呢?
去年2月4日,胜特跟北京四季常绿科技公司合作,成立广州四季快安智能停车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安”),我担任董事长,专门从事智能停车场项目推广和建设,核心技术是从意大利引进的。快安的成立,也标志着胜特转型升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种停车场有什么优点呢?
该智能地下停车场适用于地下,也可建在地上,也可在原地下室空间改造,像目前城市密集区域,将还地于民、还路于民、还广场于民。选址非常灵活方便,只需有20米直径的空地处或地下室空间,就能建一个有72-108个停车位的地下智能停车库,出入口仅需占地35㎡,其他地方还地于民。拥有:占地小、省电、安全性高、选址灵活、取车方便等优势,车库内还设有消防、防排水、照明、通风、检修走道等附属设施。该车库建设总投资约2000~2500万元,土建施工时间100天,机械安装调试60天,其中建筑结构保用99年,机械系统保用50年。该车库特点:每车停、取车时间45秒,操作方便,人不用下车库。若需要停放更多的车辆也可实施。我国现有的多层智能停车场,停取车辆时不但费时、费电,而且机械损耗大,且只能保用20年。

快安的技术力量怎么样?
快安除了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外,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它的母公司北京四季常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创新型公司,团队成员分别具有工程设计,高铁、地铁、公路、港口建设,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经验。主要研究与开发深层地下智能停车库的建设,跟当前地下智能停车库技术最领先的意大利TREVI集团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与合作协议,成为大中华区唯一的使用单位。因此,快安的技术力量是非常雄厚的。

估计这个项目会有很好的市场。
目前来洽谈的不少,福州已经有一个项目在施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