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关于“应用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技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建议

 特别报道     广州胜特加固     257     2013-06-13

一、背景

当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开始产生影响,并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我国建筑用能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国总量的比值逐年上升,建筑物的建造与拆除作为建筑用能排放的温室气体又是其中的最大值。同时,拆除的建筑废垃圾堆放场所草木不生,对环境影响极大。

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据建设部预测到2020年我国仅住宅将建成300亿平方米,按目前每年新建建筑面积达20亿平方米,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每年由于大量拆迁或拆除建筑物,使得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仅为25-30年,远远低于西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英国:132年;法国:102年;美国:74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拆掉上百亿元建筑材料,耗费1183万吨原煤,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

保护建筑成了西方的传统,欧洲人以老建筑为荣,房屋经久耐用,并通过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修缮得以保留。

国外建筑规范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与我国大致相同,但重视建筑物的使用与保护,通过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技术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建筑改造扩建,合理建筑物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是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关键,建筑物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是降低能耗的保障,降低能耗,减少废料是绿色环保工程的重要标准。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创新满足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要求,及降低了能耗又减少了废料,是当今绿色环保的最高体现。

“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地尽其力”应当成为我国长期的建设用地政策。努力推动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 绿色加固”作为方针,为我国乃至全球降低能耗、减少废材而努力,从而达到鼓励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是我们参政议政的光荣使命。

二、行业现状

通过改革开放30余年,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从南到北兴起了“向空中要住房,向旧房要面积”的增层改造热潮,使旧建筑物通过增层改造增加了住房的使用面积。这些旧建筑物的增层改造案例很多,为当时的各业主单位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增层改造满足面积使用需要,这些建筑物如今还在正常使用中。

随着90年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质量问题的暴露,建筑加固技术已慢慢的得到发展,到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汽车拥堵,停车难的问题的出现,地下空间开发如地铁、地下隧道,在建筑物下面建停车场的技术难题已慢慢的通过研究得到解决。于是,在本世纪初,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技术,随着人类对建筑空间要求的发展而得到了实现。

本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直在建筑物的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技术领域工作,这些技术涵盖了对建筑物的增层改造(包含地下增层、中间增层、上部增层)、对建筑物质量问题及老化后的加固修缮,使建筑物重新获得生命、对建筑物使用功能进行改变(托梁拔柱、改变空间、增设电梯、改变用途等)、对穿越建筑物的隧道进行上穿及下穿的托换,保证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近年来,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技术的理论研究不断得到了提高与发展,该项技术已渐渐趋于成熟,已广泛的应用在既有建筑、新建建筑、桥梁、市政管网、构筑物、地下人防、地下轨道等各行各业,使各类建筑获得新生,但缺乏政府的市场引导,使得市场份额较小,普遍建筑物没有考虑通过加固改造后继续进行使用,大部分还是被拆除了,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三、面临的问题

1、政府官员片面追求形象和政绩的考虑,或许还有台面下的经济利益输送,在城市旧城改造中普遍采用拆除既有建构筑物后重建,对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技术则过于片面地强调不安全。

2、开发商出于各方利益,急功近利,开发缺乏科学性,通过征地后拆掉大量的可使用的年轻建筑物,建筑规模庞大的超高层建筑物出售获高额利润。

3、部分国有企业、政府办公用房越建越高,越建越大,互相争艳。在原有建筑物还能通过增层改造与加固的情况下拆除旧建筑物,从而耗巨资建筑更高达华丽的建筑物。

4、市政建筑穿越建筑物、管网、桥梁等大量重复拆建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物、管网、桥梁完全采用托换技术进行保留。

四、建议

1、大力宣传建筑垃圾堆放对环境的破坏,提倡旧建筑的合理使用,符合当今的环保理念,对旧建筑物少拆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头等大事。

2、控制减少拆除楼房,提高建筑垃圾排放收费标准,结合广州省的具体情况,推动建筑增层改造与加固托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适当对该技术设立技术创新的专项研究基金,让大量建筑结构领域专业人士投入到该学科的研究中。

3、建议市环卫局在垃圾填埋场对入场垃圾进行更为严格的实施力度,改变建筑垃圾直接填埋的现象,提高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建筑拆除垃圾制作再生骨料,使部分砂、石、骨料用拆除垃圾替代,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